我与李彦宏之间的几件小事

Share on facebook
Share on twitter
Share on linkedin

我与李彦宏之间的几件小事 百度 好文分享 第1张 

离开百度10年了,有些记忆却越来越清晰,没有比在百度20周年的时候写下来更好的了,它们似乎也验证了李彦宏的某种“生而不同”。

最近,我和一些老百度人,收到了邀请,来观看一部关于百度的纪录片《二十度》,这个名字很有意思,大概是说二十度春秋,也可以理解为百度的梦想实现了20%,大概是不到1个小时的样子,我看到最后看完的人,不少人的眼角是潮润的,我也是。

令人难忘的是李彦宏描述自己对植物的喜爱,他说植物生长的慢但更有积累,似乎这是某种对百度的隐喻。

和其他公司丰富的视频宣传不同,一向在情感表达上“内敛”的百度太需要这样一支纪录片简单地向外界叙述下它的历史。这部纪录片来的很不容易,有大量真切的细节,甚至当年上市的录像都是找纳斯达克寻觅的,百度的“低调沉潜”更促进了我写这篇小文,因为毕竟还有一些小事,是片中不曾记录的。

与其他几位顶级的中国互联网奠基人不同的是,李彦宏内敛、低调,以至于外部对他的形象认知总是比较平淡。这几个小小的故事,可以更真切地看到,他作为普通的一个中国人的一面,这可能是我想把它们记录下来的原因。

中国茶

2005年的8月4日,李彦宏和百度CFO王湛生正在高盛的办公室开上市前最后的会议。当晚,发行价最后定在了27美元,发行4040402股。

“应该说这个定价比较符合李彦宏沉稳的作风,也比较符合我们对自己的判断”。到场的毕胜说,当时大家确实也没有想到股价会急速飚升到150美元。

8月5日早上,一批人从曼哈顿50街的皇宫酒店乘车前往高盛所在的One Newyork Plaza,李彦宏夫妇和另一拨人则从纽约公园大道上的丽兹饭店出发,早早就到了高盛。

这次他们都住在顶级的酒店,这在以前是从没有过的,可能是为了和上市这件事的重要性相符合。

高盛的会议室里有很多人,有一个美国老头,是最早给李彦宏投资60万美元启动百度的人。他乐呵呵地拿着一张纸,让所有的人写下自己对百度首日股价的猜测,说要打个赌。但没有人看到李彦宏写了多少。

纽约时间8月5日上午10:00左右,李彦宏夫妇、徐勇夫妇和王湛生在高盛总裁的陪同下来到了49楼的交易办公室。

很有意思的是,高盛派出负责百度首日交易的首席交易员,也同时是负责Google上市首日交易的那一位。

交易开始了。首席交易员一手拿着电话,一手握着鼠标,当交易员报出35、37的时候,办公室里响起了第一次掌声,所有人都知道成功了。没想到没过多久,交易员嘴里又说出了42、45。这次的掌声倒是稀稀落落,大家都惊呆了,周围的人都围了上来。

毕胜在这时候看了一眼李彦宏,发现李彦宏流下了眼泪,再看看徐勇,徐勇也是泪流满面。

我与李彦宏之间的几件小事 百度 好文分享 第2张

但报价还在不断上涨,“我看到那个交易员都吓坏了,他整个人都在发抖,声音在颤抖,手也在发抖,这时候他已经报出了72。”目击者说:“他这时候都反应不过来了,手都不受控制了,结果在11点35分的时候,第一笔交易完成,百度开盘价66美元,其实那时候报价已经超过70美元”。

虽然这群人里,最少的也是30多个小时没有睡着觉。但晚上六点半,大家还是赶到了BlueFin餐厅举行庆功酒宴。那天是高盛官方的酒会,一直持续到晚上11点半,李彦宏的讲话最短,就说了一个词:谢谢。

酒宴结束之后,大家各回饭店休息,又都觉得睡不着。李彦宏也睡不着,他把其它几个人叫到丽兹饭店的大堂吧,继续开会。

服务生给他们推荐了好多种酒。这时候,李彦宏说,我们从中国来,还是喝点有中国特色的东西吧,毕竟这也是中国企业的一次胜利。大家这时候该保持清醒,酒就不要喝了,喝茶,喝咱们中国的茶。

服务员去了很久,还是没有回来。大家奇怪起来,原来是找不到中国茶。最后,不愧是丽兹饭店,还真的翻了几个干巴巴的茶包出来。大家一泡一尝,是最普通的北京的茉莉花茶。

在这个一直开到晚上两点多钟的会上,李彦宏主要就讲了一件事:回国后尽快恢复状态,国内的工作要一切按部就班照常进行。”

8月6日,李彦宏在丽兹饭店睡了一整天。

上网

我第一次和李彦宏吃饭,是在当时叫第三极的图书大厦里,一个叫“江南厨子”的中型餐厅。

当时,中关村还没有建起欧美汇,百度周边正经吃饭的地方不多。如果是高级招待、商务大宴,一般去辉煌国际的东海海鲜或者亢龙太子,但是太贵,吃的也不舒服。所以,李彦宏一般都是在理想国际底层的食堂吃饭,那里饭菜糟糕,环境也很乱。所幸市场副总裁梁冬是个善于发现的老饕,他找到这家“江南厨子”,价格适中、环境温馨,适合谈点事又不是那么正式。

记得那天梁冬点了翅汤浸包公鱼、酱干烧排骨、铜盆三宝花腩……后来这几个菜成了每次必点。

聊天的内容其实也很轻松,当时李彦宏比较不开心的是因为ES部门的裁撤,外界对百度舆论压力很大。而笔者之前刚好写了一篇关于网络暴力的文章,里面的一些观点,让他看了有些宽心,所以找我来聊聊。

别的话真的都记不起来了,就记得他反复问我一个问题:“你到底一天上几个小时的网?你作为一个很了解互联网的媒体人,你应该一天到晚都在上网吧?”

当时还没有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,全天在线是不存在的,很多人在工作时上网,回家是不开电脑的。我据实以告:“我平时工作上网的时间很多了,在家里也要用网络工作。所以,偶尔有点机会能不上网,我就不上。我还是希望网络和生活有点距离。”

我想,那一定不是李彦宏最想听到的答案,因为他的眼神里有点惊讶、有点好奇,大概是好奇身边怎么还有人不爱上网,我听他喃喃的说:“怎么不是一有时间就上网啊,上网多好啊,我就一直上网。”

后来我听说,李彦宏只要不开会,基本都在上网。最极端的一次是,他住院要做个小手术,大概要住2-3天院,病房里是没有网线的。他坚持要上网,最后公司决定,临时给他装一条ISDN专线,拉到床头就可以用笔记本上网了。于是他就泡在医院里上了三天网。

从这个角度来说,李彦宏是少有的真正把兴趣、能力和发展方向都协调统一起来的,也可能是他热爱这份事业的原因。

枣子

我加入百度一段时间以后,百度的生活条件逐渐改善了。

但没法改善的是食堂,那是大厦承包出去的;所以大家中午甚至会开车出去找饭辙,但李彦宏花不起那个时间。那时候也没有发达的外卖,所以大家在网上看到的马云面前摆着十来个外卖盒的图景,是不曾在李彦宏的办公桌上出现的,他就吃食堂。

下午的三四点的时候,是办公室里最热闹的时候。那时候,每个部门都有一点机动的经费,很少很少,但够每天下午吃一次水果的。所以每到这个点儿,就看到各部门的助理招呼着大姐们,把切好的西瓜、菠萝、火龙果之类的用小推车送进来,有时候,大家也吃冰淇淋,但绝对不是哈根达斯。

这个时候,公司最可怜的大概是李彦宏。他不属于任何一个“部门”,也没有私人的生活秘书或者助理。他的办公室外坐着一位美丽庄严的女士,是董事会的行政人员,级别不低,更不是他个人的秘书,偶尔帮助代他打理一些小事如订个机票,但订水果叫外卖那绝对是不会替他做的。

要是换了个别的老板,我估计很大的可能性是,走进任何一堆正在吃水果的员工里,和大家聊聊家常,然后拿走一盒水果。可惜,李彦宏脸皮薄,他不习惯这样。

于是,我好几次发现,每当大家吃水果的时候,李彦宏就自己跑到楼下去,在摊贩那里买一兜枣子,用那种最廉价的塑料袋拎回办公室,在洗手间里,李彦宏费力的用那个廉价塑料袋当容器,洗那些枣子。

公关形象

很长一段时间,业界都喜欢用马云、马化腾和李彦宏来做对比。

对于搞公关的人来说,当然最喜欢马云这样的老板。他善于进入角色,在不同的场合都有良好的发挥,他敢说一些有点冒险、有点挑战的话,这些话不用加工就是文章的标题,记者们都非常欢迎。

于是,我们也和李彦宏讨论起来,并且征求他的意见,要不要以后也多说一些“出圈儿”的话,要不要以后也更有点表演家的风采。

李彦宏大概是做了功课的,他研究了很多讲话标题。然后,带着点遗憾告诉我们,这样的风格,我学不来。

大概看着我们有点失望的样子,李彦宏说:“这样吧,以后我的讲话,可以大胆一点。但是,限度是不能说错话,不能哗众取宠。”

我想,这可能就是李彦宏对自己的判断,他的底色,始终是个技术人。有人有时候会和我说,觉得李彦宏讲话煽动性不够,在我看来,那是因为他只想按照技术逻辑去认认真真的讲话。

学生们

很长一段时间里,去国内的高校做招聘演讲,是李彦宏的一个重要工作,我本人就跟他去过上海、武汉、西安、杭州,每次去还都会从产品部门、研发部门、技术部门、HR部门带上一批年轻的百度经理们,以便回答学生们方方面面的问题。

李彦宏是很喜欢和学生们沟通。

那时候,各个企业之间的高校招聘,经常彼此搞点小竞争。我记得去浙江大学那次,李彦宏定在了某晚7点开始演讲,谷歌就突然临时宣布,把谷歌招聘的笔试环节定在当晚6点,于是,学生们就被迫2选1——要么去参加谷歌的笔试,要么来听百度的演讲。

这样多少有一点影响演讲的效果,于是我们接到通知,次日早上,李彦宏会和一批最优秀的应届毕业生开一个早餐会,一起仔细聊聊,我记得是在一个酒店的餐厅里。

其实,当时学生们问的问题,都不是特别专业性的。他们一般不会问:“人工智能在信息检索里到底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?”或者“我学习什么样的课程对进入百度最有帮助”……那时候的学生很热血,问的都是一些比较大的问题,比如怎么看待互联网竞争的格局之类,当然很多问题问的并不够精确。

我想,那是他最关心的问题,也是他认为告诉学生们最有价值的问题,因为南来北往,他不会回答薪酬、房价、明星、股票之类时髦的问题,他就是老老实实的讲这三点。

底气

2012年,对于百度来说,是比较难的一年,当然,从历史的角度看,后来的2013年更难。

外界对百度到底何时开始聚焦AI,总是梳理不出一个清晰的时间线。甚至有人认为,百度是2015年以后才聚焦AI的。

这不能怪外界的人,因为是在2015年的“两会”上,李彦宏率先提出了建立“中国大脑”的提案,提出要推动人工智能跨越发展,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制高点。

但是百度的老员工都知道,2010年,也就是PC互联网的时代,百度已经在使用机器学习重新调整百度的搜索算法,并先后进行了自然语言处理、机器翻译、数据挖掘等技术的研发工作,这都是人工智能的范围。后来我遇到担任百度副总裁、负责AI团队的吴甜,和她对了一下,她告诉我这个“自发应用”的时间应该可以推到2010年再之前一点。

而到了2012年,百度在AI上已经锋芒初露,在语音领域,百度的语音产品靠NLP(深度学习)等技术的支持,仅仅用55天就开发完成、顺利上线;再比如图像处理,百度只用了1个月时间,就上线了全世界首个基于图像的全网人脸识别产品。

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件事,一位非常重要的重要领导要到百度来视察,李彦宏决定向这位领导人演示百度的人脸识别技术,那时候,这项技术可以说国内没有多少公司可以稳定的展现。

出于可以理解的心情,为了保证演示效果,一开始有人提出,最好准备一张领导人的标准照,然后用这张照片进行搜索,准确率会比较好。

李彦宏知道后,给负责这个环节的百度同学出主意,说:“咱们就现场给总理拍一张照片,用现场拍的这张照片去搜,效果肯定会更好”。

这其实带给了具体的实施者一些压力,但是,李彦宏反复强调,要真实。于是,最后还是用了现场拍摄的照片来作为识别的基础,那天,百度的图像搜索准确地搜出了这位领导人的其他图片,演示非常成功。

文/原百度员工 胡喆 来源:向善财经

‘);

});